最近醫美界有一個很夯的話題,叫作「饅化」,意思就是臉打完微整後,愈來愈腫,腫得像「饅頭」一樣,愈來愈不自然。這個「饅化」的概念,其實不只是愛美的民眾在討論,包括在醫師之間,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國際的會議,也都有很多的討論。
「饅化」是中國那邊的用語,我是覺得蠻貼切的,也是比較一般人容易理解的語言,不過,饅化正式的名稱,其實叫「Overfilled syndrome」,也就是過度填充症候群。
這個概念,一開始大概是在幾年前,由馬來西亞林挺松醫師所提出來的概念。林挺松醫師是國際上很有名的講師,他除了在馬來西亞有兩間自己的診所以外,也經常在世界各地演講。
我在很多學術會議上,也常常和他同台,和他交換一些醫美治療上的心得。我們也曾經一起和其他醫師合作,在一本醫美的教科書上,將自己多年來的心得,寫成心得,分享給大家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什麼是饅化(Overfilled syndrome)?
你可以看到,當微整形的材質,像玻尿酸這些,如果打得太多,最常看到的特徵就是額頭很凸,閩南語叫「扣頭」,很像壽星宮的頭。還有顴骨變得很高聳,特別是笑起來的時候。
蘋果肌過度飽滿、鼻子會變寬,有點像阿凡達,嘴唇被打到很像香腸嘴,然後下巴尖到像冰錐一樣。這種過度填充的臉,其實還不少見,甚至很多女明星也都有出現,我在這裡就不方便一一點名了,大家在電視前可以自己觀察一下,就會看到。
饅化臉的原因
饅化臉的原因有很多,我舉兩個比較常見的原因,跟大家分享。
一、施打的量
首先是施打的層次,也會影響做完微整形後的自然度。很多人覺得微整形很簡單,如果要打太陽穴,就用針刺進皮膚,再把玻尿酸推進去,不就好了?
你知道嗎?
你用手摸你的太陽穴,薄薄的一層皮膚,裡面在解剖學上,竟然至少可以分出十個層次(如下圖),打在哪一層,都會影響效果,也會影響打完的自然度。
打得比較深,就像棉被蓋了很多次,打進去的東西,比較不會被看到形狀,會比較自然,但相對地,填補的效果也會比較差。但如果打得比較淺,就像只蓋了一層薄薄的涼被,很容易填補凹陷,可是也很容易被看到凹凸不平。所以,這中間怎麼拿捏,就是一門學問。
二、產品本身
再來是產品本身。有些玻尿酸,是硬度比較高的,比較適合打在鼻子(如下圖一)或下巴(如下圖二)的位置。
▼玻尿酸鼻雕
▼玻尿酸下巴調整
如果把這些硬度比較高的玻尿酸,打在常常會有動作的位置,像是蘋果肌、臉頰、法令紋,那當你在笑時,就容易有卡卡的感覺。
所以在比較動態的位置,我會建議選擇比較Q彈的玻尿酸,像是瑞絲朗動態玻尿酸,會隨著你做動作而伸縮,就比較不會有饅化的臉出現。
如何避免饅化(Overfilled syndrome)
一、對於解剖學的了解
幫你打微整形的醫師,一定要對於臉部的解剖學,有深入的了解。普遍大家都覺得,解剖學以前每位醫師唸醫學系時,不是都學過嗎?應該大家都會懂吧?
錯!!!!
在醫學生時代學的解剖學,其實只是學個大概而已,如果要進到實際上的手術或微整形,需要懂更精細的解剖學構造,才能打出要的樣子,而且避免產生不自然的狀況。所以我自己常常會參加國內和國外解剖學的課程。
而這十幾年來,每次在進行微整形的注射教學時,也常常會提醒年輕一輩的醫師,在下針時,不要只看到皮膚,而是要像X光一樣,看穿內部每一層的構造,才能注射得精準。
另外,東方人和西方人的解剖學構造,也會有一些差異,所以不能完全照抄西方教科書的施打手法或公式,才不會產生不自然的情形。
二、動態評估
有些醫師在微整形的術前評估,只看靜止的狀態,然後說,這裡有法令紋,那裡有臉頰凹陷,蘋果肌太凹等等,然後就開始打微整形。
其實,我們在做動作,在笑的時候,肌肉是會牽扯的,皮膚裡面的脂肪,也會跟著移位。如果術前沒有進行動態的評估,就根據凹哪裡補哪裡,這樣一旦笑起來,這些打進去的玻尿酸,就會被擠在一起,臉看起來就會很臃腫,很不自然。
像我舉個例子,你看我們蘋果肌的位置,皮膚下面有肌肉,肌肉下面有淺層脂肪,再下面是筋膜、深層脂肪,最下面才是骨頭。
當玻尿酸被注射到脂肪裡面時,其實也會對上面的肌肉,還有下面的肌肉,產生擠壓。
如果沒有先評估肌肉收縮的強弱,就直接塞一團玻尿酸進去裡面,那一些負責表情的肌肉的活動就會受到影響,而這個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打完微整形,會覺得不太自然的原因。
三、骨架支撐
有些客人常常很執著在一些紋路和凹陷的填補,要求要填這條皺紋,或要補某某凹陷。但其實這些紋路、凹陷,有一個重要的原因,就是骨架支撐的流失。這個就跟搭帳篷一樣。
帳篷還沒搭起來前,帳篷是塌陷下去的。但是帳篷的骨架一旦架起來後,帳篷的形狀就會出來了,同樣的道理,隨著年紀的增加,我們的骨架會慢慢流失,骨頭就會塌陷,像是臉頰內側的位置,鼻基底的位置,還有下巴的位置。
骨架一旦流失,皮膚的支撐就會減少,所以就會形成淚溝、法令紋,還有木偶紋等等。那麼這個在治療策略上,就要去補充這些流失的骨架,整個微整形的效果才會好,也才能減少真正填補紋路的玻尿酸用量,如果不先做骨架的支撐,而是拼命把玻尿酸填在紋路上,或凹陷處,就很容易太腫,也常常會不太自然。
四、韌帶支撐
我常常聽到有客人要求我說,他的但其實有一些凹陷,像是臉頰,本身是因為韌帶鬆掉,皮膚才會凹下去。我們臉上有四條重要的真性韌帶,從骨頭開始,貫穿整層的皮膚,最後到達真皮層,像是樹枝一樣,緊緊地把皮膚 hold 住,讓皮膚不要下滑。
但是年紀大了之後,這些韌帶會變鬆,hold 不住皮膚,皮膚就會往下滑動,你的皮膚不但會鬆鬆垮垮的,輪廓線條也會變得凹凹凸凸。這時候如果你只想把玻尿酸,一直塞進這個凹陷來豐頰,就很容易過度填充,臉就會饅化。
這個時候,如果能先用少量的玻尿酸,打在韌帶下面,去強化韌帶的支撐,不但可以讓皮膚有拉提的效果,還連帶可以減少臉頰凹陷的深度,你需要填的玻尿酸的量,就不用那麼多,就比較不會有饅化的問題。
其實強化韌帶的支撐,是微整形裡面,一個蠻重要的觀念,這個是在幾年前,由台灣的黃耀主醫師所提出來的,也發表在國際期刊上。對於減化饅化的臉,相當有幫助。
五、複合式治療
有些醫師很習用單一材質,來進行微整形,其實並不是很好的策略。沒有錯!
如果醫師施打的技術很好,光打一種材質,例如像是只打「玻尿酸」,的確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,但卻常常會打了過多的量。我舉個例子,有些醫師會進行我們剛剛講的,他知道在顴骨部位做韌帶拉提,可以讓下垂的臉,有往上拉提的效果。
一般來說,這個部位打的量愈多,拉提的效果就愈好。所以有的時候,當嘴邊肉的垂墜感比較重時,就必須打相當多的量,在顴骨韌帶的地方。
這樣雖然拉提的效果增加了,但是也會讓顴骨變寬,甚至笑的時候,顴骨的部分就會腫一大塊,也就是我們一開始說的「饅化」。
這種情況, 其實可以考慮用其他像電波、索夫波去收緊皮膚,或是用 ONDA 超微波,去作用在皮下脂肪,這樣皮膚收緊了,下墜的重量也減少了,你需要打在韌帶下面的玻尿酸,用的量就會減少,自然就比較不會有饅化的臉。
六、 膠原蛋白增生劑的應用
同樣的道理,善用膠原蛋白增生劑,像 Sculptra(舒顏萃) 這一類的材質,不會去直接填補凹陷或紋路,而是會刺激皮膚慢慢產生膠原蛋白,也是一個蠻不錯的策略。
我在之前訪問韓國很有名的皮膚科醫師 Youtuber Kim HongSeok 時,他也有提到,韓國的醫美,這幾年也開始慢慢轉型,從以前追求快速填補變身,慢慢轉變為自然漸進地增生膠原蛋白,讓臉部線條柔順自然,而不會過度膨潤,大概是未來的趨勢。
▼專訪韓國 YouTuber 皮膚科醫師 Dr. Hongseok KIM,揭密韓國第一手醫美新觀念、新趨勢
所以像大家比較熟悉的聚左旋乳酸 Sculptra(舒顏萃) ,還有 Aesthefill(精靈針)、Vivabella(薇貝拉) ,以及近期很夯的聚雙旋乳酸 Juvelook(喬雅露)、Lenisan 等等,都是屬於這一類的材質。
另外,由於這類的材質,所產生出來的膠原蛋白是自己身體,是屬於你皮膚的一部分,不是外來的玻尿酸或是晶亮瓷這些物質,所以,像我們剛剛講的,你在做動作時,這些膠原蛋白是隨著你的表情而跟著動,就不會像玻尿酸這些額外加進去的體積那裡,在做動作時,容易有卡卡的感覺。
所以膠原增生劑,在這個有愈來愈多「饅化臉」或「過度填充臉」的年代,會愈來愈受歡迎。
總結來說,雖然這幾年的倡導,比較誇張的過度填充的臉,已經比較少見,但偶爾還是會看到一些年輕人,不笑的時候不會被發現,但笑的時候,還是會出現局部的不自然感,算是輕度的饅化現象。
年紀比較大的,還是偶爾會看到,在做完微整形後,因為打太多而有一些垂墜感,反而沒有變年輕的感覺。
詳細評估客人的靜態和動態情況,選擇正確的材質,加上正確的施打技巧,才能客製化地讓客達到變年輕,而且線條自然的效果。
以上就是我針對饅化臉的分析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如果你自己有這樣的經驗,或看過朋友有這樣的情形,都可以找專業皮膚科醫師諮詢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