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現在位置
  • 首頁
  • 衛教文章

衛教文章

2016-11-14
8845

內油外乾的皮膚,需要保濕嗎?

林政賢醫師

本文已同意授權「良醫健康網」於2016/8/8刊載。(連結)
 

     這是個有趣的問題。皮膚同時出現又「油」又「乾」,加強保濕,是否就能解決問題?

     先講結論:不一定!要視情況而定。

 

皮膚生理

       首先,先來了解簡單的皮膚生理。如下圖,臉部皮膚的「皮脂腺」,負責分泌油脂到皮膚表面。汗腺則負責排汗液到皮膚表面。這油脂和汗液混合,就在皮膚的表面,形成了皮脂膜,負責一部分皮膚的保濕效果。

       另外,如下圖,「角質層」中的角質細胞(方塊狀)內有天然保濕因子,角質細胞間也有神經醯胺(分子酊)等脂質,兩者共同形成另一種保濕機制。

▼角質層結構的簡單卡通圖。方塊形狀會角質細胞,細胞間有神經醯胺(分子酊)等脂質。出處

       因此,在正常情況下,良好的皮膚保濕度,同時來自於皮脂、汗腺和角質細胞間的共同作用。

然而,皮脂腺分泌與油脂,與汗腺分泌汗水,雖然共同協同,幫助皮膚角質層的保濕,但卻是兩個獨立運作的機制。出油歸出油,出汗歸出汗,互不影響。

       再者,當角質層的保濕度足夠了,它也不會反過來告訴皮脂腺及汗腺說:「我已經足夠了,你們不要再分泌了。」

最後,要澄清一個觀念。其實在皮膚科的教科書裡,膚質並沒有所謂「外油內乾」這個字眼,而只有分為油性、中性和乾性。不過,同一部位的不同區域,是可以合併兩種膚質的。例如臉的T字部位出油多,但其他部位則偏中性或乾性,也就是所謂的混合性肌膚

 

關於脫皮

一般人所稱的「外油內乾」,指的是在出油的皮膚上,有脫屑的情形。

▼俗稱的「外油內乾」,就是在油性的皮膚上,呈現脫屑。

       理論上同一區域,不會又「油」又「乾」。如果「油」和「乾」同時存在,常常代表皮膚生病了。造成外油內乾的原因,可分為是外因性或內因性兩類。

一、外因性

       外因性的問題,常發生於過度清潔。臉出油多的人,常常會使用清潔力較強的洗面乳洗臉,甚至用含更強效的皂鹼肥皂洗臉。高強度的界面活性劑,把皮膚表面的天然皮脂膜給破壞掉,也破壞了天然的保濕功能,皮膚的水份揮發加速,因而變得燥,而形成脫屑。

▼油性痘痘肌,因為洗了清潔力太強的洗面乳,導致皮膚脫皮。

       這種狀況,常會因為其油性皮膚仍會繼續大量分泌油脂,形成天然的保濕乳液,使得脫皮的狀況得到部分改善。可是很不幸地,這類型膚質的人,立刻會感覺到出油太多,又再次洗臉,就又再次脫皮。一天洗好幾次臉的結果,皮脂膜反覆被破壞,最後造成皮膚無法自我修護,脫屑因而變嚴重,而導致「外油內乾」。

       因此這類膚質的保養重點,並不在於擦大量的保濕乳液,而是要選擇清潔力較溫和的清潔用品,減少皮膚的傷害。靠著皮膚的自我修護能力,大致上就能改善脫屑的情況。

       另外,出油嚴重且易長粉刺或痘痘的人,有時會擦些代謝角質的保養品(如果酸凝膠)或藥品(如外用A酸),甚至進行物理性的去角質。這些保養品或藥品,會剝離一些角質層。如果剝離得太多,皮膚的保護降低,水份揮發增加,臉就會因缺水而脫皮。如果對皮膚的刺激性再嚴重一些,就變成了「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」,讓脫皮的情況更惡化。(見下面「內因性」的介紹)

       這時,就適合擦保濕乳液來減低保養品或藥品的刺激性,並修復皮膚。但是在選擇上,就要儘量避開有「致粉刺性(comedogenic)」或「致痘性(acnegenic)」的成份。雖然致粉刺性與致痘性,與該成份的濃度,以及每個人的皮膚膚質有關,並不保證一定會長不會長痘痘及粉刺,但對於痘痘容易狂冒的體質,在選用這類保養品時,仍可當作一部分的參考。

 

二、內因性

       但是,若出油多,卻長期有脫皮的情形,那就要考慮皮膚是否處在生病狀態,例如有皮膚炎或濕疹,例如脂漏性皮膚炎,酒糟,或接觸性皮膚炎等。因為這些皮膚炎或濕疹,會在皮膚表皮層和真皮層產生發炎反應,造成角質層的破損,而產生脫皮。這就好像房子火災,延燒到了屋頂,而造成屋頂破損一樣。

       以最常見的「脂漏性皮膚炎」為例,它是由於「皮屑芽孢菌」,長期、反覆誘發發炎反應所致。臨床所呈現出來的,就是在臉的T字部位,皮膚發紅,並伴有黃色或白色脫屑。

▼脂漏性皮膚炎的脫屑,並不是因為皮膚太乾,而是皮膚本身在發炎所致,特別是在鼻溝的位置。

       此時處理的首要任務,反而是治療皮膚病本身,而不是保濕。以脂漏性皮膚炎來說,以抗發炎及抗菌的藥物,先把疾病控制住,保濕反倒只是輔助的次要角色。而且,保濕用品的選擇也要特別注意,因為皮屑芽孢菌是吃「油脂」為生的,所以若保濕乳中,所含的油脂成份較高,反而會讓皮屑芽孢菌滋生更多,不但治療的效果事倍功半,脂漏性皮膚炎也更容易復發。

 

關於出油

       由上述的皮膚生理,可以了解,皮脂腺的分泌是獨立運作的,不受保濕足不足夠的影響。

       而皮脂腺分泌油脂的量,本身內在的體質佔絕大多數的因素,包括遺傳、荷爾蒙、性別、年紀等。而外在因素如飲食、環境溫度、作息、壓力、使用藥物及皮膚發炎狀態等,也會影響它的分泌量。

       所以要「減少出油」,並非靠「加強保濕」解決。很多人說,皮膚會出油,是因為保濕做得不夠,造成「油水不平衡」,要加強保濕,才能「油水平衡」,達到「控油」的效果。根據上述闡釋,大家應該已經知道這是不正確的。

       然而,要調控出油量,牽涉到改變生理機能,因此絕不是簡簡單單就能解決。很多宣稱可以控油的保養品,其實是因為其成份有強力的油脂吸附能力,分泌的油脂很快被吸掉了,所以有控油的錯覺。

       因此,若出油真的很嚴重,可尋求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協助,以藥物、雷射或其他方式,達到減少出油的效果。

 

結論

       一、出油是一種先天的體質,並受其他內在或外在因素影響。

       二、皮膚不會因為乾燥,而代償性出油。

       三、皮膚的保溼度,來自於皮膚表面的皮脂膜,角質細胞內的天然保濕因子,以及角質細胞間的脂質。

       四、皮脂腺分泌出來的油脂,可「部分」改善皮膚乾燥,保水度不足的問題,但並非全部。

       五、擦保濕乳液,則是利用人工的方式,來改善皮膚缺水的問題。

       六、但皮膚保水度足夠了,卻不會反過來抑制皮脂腺的分泌。

       七、「內乾」脫屑,並不是單單加強保濕就能解決。最重要的,是要解決已存在的皮膚疾病,以及避免清潔過度。

       八、「外油」,一般需要醫療性的方式,才能達到較有效的控油效果。

 

       因此,下次看到皮膚脫皮很厲害,不要再相信「那是保濕做不夠」或「要特別加強保濕」等,過度簡化的說法。脫皮是結果,並不是原因,對症下藥,才能還您水嫩的肌膚。

 

參考資料

  1. J Clin Aesthe Dermatol Sep 16, 2011.

 

延伸閱讀

▼臉狂出油是因為油水不平衡,保濕沒做好嗎?為何會有「內油外乾」的膚質呢?

▼控油保養品,真的有效嗎?要如何控油呢?皮膚科醫師教你,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油性肌的三大方法!

▼毛孔粗大有救嗎?什麼治療方法縮小毛孔最有效?為什麼會毛孔粗大呢?原來毛孔粗大還有分類型!

戴手套大掃除 遠離富貴手

「甲」醜不可外揚:灰指甲的診斷與治療

灰指甲,灰趾甲,甲癬,臭甲

脫皮錯當香港腳,難怪治不好:落屑性角層分離

落屑性角層分離,剝脫性角質鬆懈症,keratolysis exfoliativa,香港腳,汗皰疹,手癬

汗皰疹,這樣做,少復發

脂漏性皮膚炎 壓力大時易現身

相關治療實例

青春痘、痘疤

太田母斑

青春痘、痘疤

青春痘、痘疤

太田母斑

太田母斑

主治專長 治療實例
回 到 頂 端

BACK TO TOP

我要發問
親愛的朋友,在您提出諮詢前請注意以下事項:
1. 歡迎各位朋友提出您有關「皮膚問題的諮詢」及「對診所及網站的建言」。
2. 請勿在此發表廣告性內容,謾罵,或攻訐性的文字內容。
關鍵字搜尋
站內搜尋
熱門關鍵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