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.文:林政賢醫師/林政賢皮膚科診所院長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背景
談起中國大陸醫學美容的發展,其實台灣有「非常多」的醫師比我更有經驗,更有資格談這個主題。在此,謹提供我的一些小小經驗與觀察,供各位醫師參考。
我這次主要是前往上海參加一場為期三天的小型研討會,我負責其中一天與微整形有關的三堂課程。
講課前,我先了解了學員背景,以便調整課程難易程度。聽說有學員是從黑龍江過來,求知若渴的心情,可以想見。在飛往上海的班機上有個小插曲,當我拿出筆電,想利用時間複習一下要講課的內容時,可能是簡報製作精美,被坐在隔壁座位,於北京開設醫美中心的負責人看到,在簡單閒聊後,對方就進一步談到希望以後能合作的意願。(這是一種運氣很好的概念嗎?)
上午的課程以講課為主。學員們聚精會神地聽講。
在大陸的醫美集團,資本都很雄厚,所以各種硬體設備都相當棒。不過,就如同大陸的各種服務業一樣,裝磺常常豪氣萬千,但在事前準備、流程的掌握及細膩度上,還有些進步的空間。(下圖為講師休息室,相當氣派!)
下午則是示範教學與學員的實際演練。他們聽說是台灣來的講師,學習都特別認真。
急起直追,飛躍式成長
來談談我的觀察。約三、四年前,中國大陸的醫美尚處於萌芽階段,觀念與治療方式比較傳統。記得當時去大陸參加有關醫學美容的國際會議,在講者演講完後的提問時間,大陸本地醫師的提問,常常是比較基礎的問題。然而,這幾年前往大陸發展醫美的台灣及韓國醫師相當多,也順勢帶動了大陸醫師的進步。所以兩年前我再參加類似的會議,發現他們的提問已具相當水準,很明顯可以聽出是累積相當份量的治療經驗後,才問得出來的問題。可以說大陸醫師的進步速度,就如同飛馳中的高鐵,飛躍式地成長。(下圖攝於「高鐵上海虹橋站」)
大陸或許在接受醫美新知的速度上,不如台灣來得迅速,但他們的優勢就是:案例多!所謂一回生,二回熟,他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,累積數百甚至數千的治療案例,當然也就可以在半年或一年內,達到一位台灣醫師治療三年至五年的水準。這種快速吸收菁華,變成自己的養份,就好像把原來租界的各國領事館,變成自己的觀光財一般,威力相當可怕。(下圖攝於「廣州沙面」)
各地城市迅速發展
同時,大陸醫美的發展,也從早期沿海的一線城市,快速擴展到內陸的二線城市。最近,連三線城市也都開炲發展醫美。如果昆明、成都、長沙,甚至哈爾濱(黑龍紅省會)、呼和浩特(內蒙古首府)也都開始上線,並呈現指數式成長,您覺得這市場規模大不大?
官方開始保障當地醫師
而在中國大陸官方,目前也看得出開始有保護主義的趨勢。在早期,為了大量引進人才與資金,快速發展他們不太熟悉的醫美產業,大陸官方允許台灣醫師申辦「臨時行醫証」,或是憑在台灣的醫師執照,換得大陸的醫師執照,就可以在大陸進行醫美的治療。
當他們飛快的進步後,官方又開始有動作了。近年來,大陸開始推行專科制度,要求「一般科」醫師還要再取得「皮膚科」或「整形外科」等的「中級主治醫師証書」, 才能進行醫美的治療。甚至未來還可能會要求更高級的「美容主診醫師」資格。這層層的關卡,對台灣醫師來說,取得的難度就變得很高。表面上這是讓分科更細、更專業化,但實際上卻頗有慢慢提高台灣醫師進入大陸市場門檻的味道。事實上這樣的手段,他們早已用在韓國醫師上,把韓國醫師到大陸工作的「臨時行醫証」效期,從一年緊縮到只剩三個月。台灣或許因為語言、文字可通,或者還有剩餘價值,現在暫時還保有「一年」的「臨時行醫証」的效期,但未來呢?。
另一方面,大陸政府在今年初也把公務人員(包括醫師)的薪資調高一倍,並大幅提高GDP投資在醫療產業的比例,醫院的用藥也幾乎都以原廠藥為主,因此他們整體的發展趨勢是不斷「向上提升」。反觀台灣,走的卻是完全相反的下降趨勢、醫療崩壞路線,不但總額控制,不當健保核刪,藥價還逐季降低,使得進口藥退出台灣市場,現在連僅有的台灣藥廠製造的藥都會出問題,弄到有病沒藥醫,醫師出走。再沒幾年,兩岸醫療恐怕很快就會「黃金交叉」。(下圖為機艙內拍攝的夕陽)
總之,在醫美這方面,目前台灣醫師在技術上還保有較高細膩度的優勢,但在大陸醫師快速堀起及官方重重設限下,不久的未來,台灣醫師的優勢會慢慢消失,轉而被大陸醫師所取代。這是個不可不留意的趨勢。
誌謝:感謝經驗豐富但低調的Shine Wang醫師,協助提供本文中提到的部分觀察,讓內容更加完整。